首页学院建设 → 党务建设

     追求卓越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1998年,学院成教招生不到1000人,办学效益不到80万元;2003年,学院成教,自考,网络教育招生规模发展到29000余人,办学效益突破3000余万。截至现在,学院成教、自考在全省21个市(区)开设了50余个教学分院(教学部),与54所学校联合开办教学中心,与51个县建立办学联系。2003年,网络教育同省内25个地区和浙江、河南进行联合办学,在籍人数达到10379人。短短两年时间,学院在保持成教、自考“龙头优势”的同时实现了成教—自考—网教”三教合一和创新发展。

  坚持教育创新,是我们党的十六大对我国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学院党政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同时,充分发挥直属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教育需求理念”为指导,以“创新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超越”为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细微服务,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提升教学层次,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推进了教育创新。

  充分发挥直属党支部在学院成教、自考和网教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校党委直接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抓住西部大开发、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把政治理论学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同学院工作实际相结合,开展生动实效的组织活动。加强党建工作,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用党的工作指导学院改革发展,用实际工作效果检验党支部工作,提高党务工作质量。

  按照“一个核心、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的目标要求,不断扩展党建工作覆盖面,促进学风建设和院风转变,并建立和完善“五个机制”、巩固管理,抓创新发展,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通过举办一级党校培训,创造了良好党的知识和理论学习氛围。全院在校2192人中有813人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占总数的37%。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锻炼,院风、学风明显好转,涌现了大批守纪律、有理想、有道德、成绩优异的学生。受校院表彰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2%。两年来,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5名,在学生中发展党员101名。现有在校学生党员有107名,使在校学生党员有比例由2001年的1.72%提高到2003年4.88%。今年全院毕业生809人,其中党员72人,占毕业生总数8.89%。

   围绕“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标要求,把思想工作渗透到学院教学工作、学生工作中去,在学生党小组积极推行“一帮一”活动,在教工党小组开展“送科技、送教育下乡”等党组织活动,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践“三个代表”搭起平台,全面提高我院教职工和学生整体风貌。通过目标和量化管理,在学生党员中积极推行“一帮一”活动,通过帮扶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并让学生党员有责任发挥作用,有能力发挥作用,有途径发挥作用,全面锻炼工作能力和提高自身素质。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让教工党员边学习,边实践。先后组织参观五粮液酒厂和到院宜宾分院进行工作调研。借鉴和学习“五粮液”文化理念和工作管理理念,开拓思维;实践理论并增大与联合办学单位的接触,研讨联合办学新思路,新方法,重质量,出效益。到我国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先生的故乡—荣县,开展“送科技,送教育下乡”的党组织生活,让全体教职工党员深切感受基层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教育的渴求,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改进工作作风,廉洁奉公,坚持原则并积极推行院务公开,群策群力。直属党支部以提高素质和增强党性为目标,坚持正常的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改进工作作风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领导班子团结,形成合力。在党政联席会上,集体讨论决定重大事情,积极开展院务公开工作,在学期工作计划、学科建设,师资培训、晋职晋级、资金运转和大额经费收支等多个方面进行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并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工会在院务公开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畅行民主监督。
在依法自主联合办学的规模优势上,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增强自我办学能力的同时,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建立成教、自考、网教“三教”教务网络体系,实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实现教育信息化,大大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并在完善育人模式基础上,推进素质教育。

  健全和完善联合办学体系,扩大联合办学规模,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结构和教育方式,满足社会多样化学习的要求。保持联合办学优势,加强高教与地方的合作,跨越式的发展办学规模,形成了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办学模式。经过四年,特别是近两年的努力,学院在全省21个市(区)建立了50余个教学分院(教学部),与54所学校联合开办学习中心,联合办学的单位达70余个。在省外与河南、浙江实行网络教育联合办学,今年网络教育报名数为6300余人。全院成教、自考、网络在籍学生总数达到29000余人,在规模在实行了“跨越式”发展,并在全省建成了继续教育网络体系。
联合办学解决了规模发展与相对教学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扫除了制约办学发展体制性障碍。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同时明显提高了办学效益。通过与地方的合作,实行联合办学,增大高教与地方教育的合作和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学校声望,办学社会反响良好。富顺,荣县等地不断选送人员到我院进行再学习、培养,先后达60余人。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体系,试行成教招生改革,进行专业设置创新、办学多层次、多样化。1999年秋季,学院(自考办)首次开办了成教脱产本科专业和应用型自考本科专业后相继创办了《农业高新技术与管理》、《牧业高新技术与管理》、《林业及园林高新技术与管理》、《资源经济与管理》四个自考本科专业,四个专业全部获教育部批准,并认为“思路正确,课程设置合理,适合农业农村基层开考。”2000年首创《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成教专科专业,并获准实施“招生改革试点专业考试”,使川农大成为全省唯一的成人高考改革试点学校。2003年,学院进一步拓宽专业,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和重组,适应社会要求,新增《法律》、《水利水电》、《资金资源与管理》等专业。在成教自考专业建设上,共开办84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65个。2000年经省考办批复,同意在我校设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并由自考办承担具体考务工作。

  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改进教学评价制度,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最新成果,建立适应受教育者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形成质量高、收效好、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教学管理办法,创造更为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

  加强成教,自考教材的建设工作,编著新教材,构建新课程体系,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增强专业学习适应性,加强学科间的融合,是学院教改中的研究重点。自2000年8月出版了我校第一本全国自考指定教材《农业产业化概论》后,相继出版了全国统编教材《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产品市场与管理》、《创新思维》、《农业产业化》、《资产评估》、《专业英语》、《审计学》、《计算机信息管理》等20多类教材。《农业产业化概论》荣获雅安市人民政府2002年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以陈文宽院长为主研人员的教学成果《首创“农业高 新技术专业、培养农业化人才、构建继续教育“专升本”新模式研究》获四川农业大学2000年教学成果“二等奖”。教材建设和教学结构体系的改革为建立适应社会多样化学习要求的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模式创造了条件和奠定了理论基础。

  加强学生工作,强化教学制度化管理,创新教改工作方法,优化教育资源,形成了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教学管理模式,保证教学质量。教改要适应办学规模的扩大,按照“扩大规模,加强管理,优化资源”的工作思路,学院先后制定了《四川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教务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四川农业大学成教、自考、网络教育学杂费收取标准通知》、《四川农业大学关于成教、自考聘任校外兼职教师暂行规定》、《四川农业大学成教、自考、网络教育巡考管理办法》、《四川农业大学自考工作管理规则》、《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奖励办法》等管理文件,同时在校本部选聘优秀教师承担课程教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共享优势。对联合办学点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加大管理和教学指导力度保证教育质量。

  教学上实行教学督查制度。对教学情况和学生出勤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检,并出刊教学督查简报,对缺课严重的学生和出勤情况差的班级进行全院通报批评;对秩序良好,学风好的班级进行通报表扬。

  在学生工作中进一步凸现领导主管和班主任老师的作用。在院内抽调领导专职分管学生工作,开创性地在校内聘任离退休党务工作者担任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全面加强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自主管理意识,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三年来、成教学生在全校性各项学习,竞赛活动中实现了零的突破和较大指数的发展。至27届校运会成教院学生代表队由团体总分第七名一次跃迁到第二名以后,28届校运会,29届校运会连续夺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相继得到学校体委的认可和表彰。荣获“体育道德风尚队”和“学生群众性体育活动二等奖”等荣誉称号。2001年12月,学院举行首届团代、学代会,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团总支委员会,学生工作代表委员会,实行学生自治。在院党政领导下,团总支、学生会积极发挥作用,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培养和锻炼大批优秀的学生干部,推进了学生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为更多优秀的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自2002年赛黎同学考上研究生以来,2003年冯琳,陈丽又相继考上研究生,这使我院教学管理和学风建设在全校,甚至在全省成教行列成为亮点。今年学院首次开办考研辅导班为2000级73名立志考研的同学创造学习条件。目前,我院院风、学风明显好转。依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奖励办法》的规定,学院每年度对考上研究生,优秀大学生干部,优秀大学生,成绩优秀一、二、三等奖,英语四、六级过级奖,计算机过级奖和其它方面表现优异的个人并进行奖励,在学院形成相互激励的教学管理模式,截至现在,受校院表彰的同学占学生总数的22%。

  英语过级方面,已有2人过国家六级,8人通过国家四级考试, 10余人通过学位英语测试。文娱及其它方面,涌现多数个人能力优异的个人。2000级动物科专业何叶在全省公民道德建设征文赛中获得第二名,2001级园林4班陈晨在“冰红茶杯全国大学生歌手选拔赛”中获校园十佳歌手奖,他并以一个川农学子的爱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网络募捐的形式于2003年暑期在四川省古蔺县建成“猫扑希望小学”;2000级计科杨静在国家级专业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00级动科专业肖雪荣获雅安市五·四表彰,2001级肖勇等3名同学在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得四川赛区第二名。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发学生成才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

  增进与地方单位的合作联系,扩大社会影响,协调教育与社会关系。2001年,学院与雅安市音协联合举办纪念建党八十周年活动,编辑歌曲集《与太阳同行》面向雅安市和学校发行。2000年,与雨城区公安局建立治安协管关系,并先后举办两届法纪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法纪教育。2000年至2002年多次与驻雅部队举行“国庆”、“元旦”联谊活动。邀请雅安陆军预备营政委对2001级新生举行国防教育讲座,并从2001级开始在新生军训中增加实弹射击的训练,并得到驻雅部队的支持。组织同学前往雅安血站进行义务献血,到雅安福利院进行文艺演出和义工服务等,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把学院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增大学校、学院社会影响,让社会了解学院,支持学院建设,让广大同学体味生活的同时培养社会责任感,协调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把形势教育从新生入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从新生抓起,邀请兄弟院领导和学校老师进行专题讲座指导,并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团组织活动以及征文赛的形式开展交流和指导,让学生了解社会形势的同时,克服自卑心理,走出思想误区。在学院宣传工作中,积极发挥院报《超越》和广播室宣传阵地和舆论导向的作用,通过对学院涌现出的先进个人的宣传和“十六大报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讲,让同学们体味到社会形势的紧迫性,致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自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院积极支持和组织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通过实践端正学习态度,了解专业发展形势,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

  增大教学投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完善计算机网络,加快学院网络和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现代化。经过两年的建设,学院先后在一教,十教建成成教专用的语言室和多媒体教室。并在档案分校和十教8楼建成容机量近200台的计算机室。今年,学院也在原有网络直播室的基础上,增建四个网络直播室,在学院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上先后建成成教主页和川农在线(www.cnzx.info)实现了教育公共信息网络化。目前,学院已与各分院实行了办学管理和教学的网络连接。招生报名,教学资源都实现了信息化,全面实现网络化管理和网络化教学。建立网络直播室,推动信息技术课程和教材建设,采用音像录放等设施。对网络教育进行实时直播,网上点播,光盘播放等教学形式。

  随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兴起,学院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实行教育改革,以“超越”为理念,追求卓越,在推进教学创新的同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引向深入。

王正君

返回顶端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