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防治


六、禽流感的防治

1. H5亚型:

1.1 禁止从疫区引种,从源头上控制本病的发生。正常的引种要做好隔离检疫工作,最好对引进的禽群做血清学检查,淘汰阳性个体;无条件的也要对引进的禽群隔离观察5~7d,淘汰盲眼、红眼、精神不振、步态不正常的个体。

1.2 预防接种禽流感灭活疫苗。7~14日龄时,H5N1-H9N2灭活疫苗进行初免, 50日龄左右H5N1-H9N2灭活疫苗二免, 开产前H5N1-H9N2三免,以后根据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免疫1次;散养禽免疫:春、秋两季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各进行一次集中全面免疫,每月定期补免

1.3 避免鹅、鸭、鸡混养和串栏。高致病性禽流感有种间传播的可能性,应引起注意。

1.4 栏舍、场地、水上运动场、用具、孵化设备要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水上运动场以流动水最好。

1.5 一旦受到疫情威胁或发现可疑病例,立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扩散。早诊断, 划定和严格封锁疫区,严格捕杀发病家禽及同群家禽,对疫区内可能受到HPAIV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的消毒等。 假定健康家禽及受威胁的家禽用相同亚型的疫苗紧急接种。

2. H9亚型:

用高致病性禽流感(H5NI亚型)疫苗对家禽进行免疫,不能防止H9N2亚型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由于部分养殖场对H9N2亚型禽流感的传播与危害认识不足,许多地方的肉鸡、部分地方的蛋鸡不免疫或不能及时免疫H9亚型禽流感疫苗.致使H9亚型禽流感的流行又有抬头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使用疫苗的免疫压力下,病毒可以产生更高毒力的毒株

目前,在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并无力彻底清除该病的情况下,选择疫苗免疫可能是最为有效的办法。

七、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1. 预防:

1.1 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和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是预防本病的前提

1.2 选用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适合当地流行株的疫苗适时接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常用M41型的弱毒苗如H120、H52及其灭活油剂苗,H120毒力较弱,对雏鸡安全;H52毒力较强,适用于20日龄以上鸡;油苗各种日龄均可使用。一般免疫程序为5~7日龄首免用H120;25~30日龄二免用H52;种鸡于120~140日龄用油苗作三免。对肾型IB,弱毒苗有Ma-5,1日龄及15日龄各免疫一次。

2. 治疗: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发病鸡群注意保暖、通风换气和鸡舍带鸡消毒,增加多维素饲用量。对于肾型传支,为了补充钠、钾损失和消除肾脏炎症,可以给予复方口服补液盐。有继发感染可使用抗生素等。

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

1. 预防:

1.1 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搞好卫生,严格消毒,注意切断各种传播途径。

1.2 接种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特别应做好种鸡的免疫,以保障有足够高的母源抗体保护雏鸡. 在l0~15日龄用弱毒株疫苗首免,25~30日龄用弱毒株疫苗或中毒力活疫苗二免, 如在该病高发季节或高发地区于40~42日龄再免疫一次。

1.3 提高种鸡的母源抗体水平,以防制早期感染和免疫抑制

2. 发病后;

2.1 应用中毒苗对未发病鸡肌肉或饮水紧急接种

2.2 早期使用高免血清、高免卵黄抗体及中草药方剂均可减轻病症,控制疫情。

2.3 饮水中加入复方口服补液盐以及多维,以保持鸡体水、电解质、营养平衡

2.4 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降到15%左右)

2.5 防止继发感染。

九、鸡马立克氏病防治

1. 预防

1.1 加强孵化室卫生消毒和育雏期的饲养管理:种蛋应熏蒸消毒,其方法为: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溶液28毫升加高锰酸钾l4克,密闭熏蒸20分钟。

1.2 出壳小鸡24小时内即注射疫苗:一般情况下注射火鸡疮疹病毒冻干疫苗。如疫情严重,则宜使用含有细胞结合毒株的二联或三联疫苗。

1.3 疫苗接种后进行隔离饲养:鸡舍要严格净化消毒,尤其是种蛋孵化器和孵化房的消毒,排除野毒和超强毒的存在,避免出现早期感染。

1.4 减少各种不良应激因素的刺激:如雏鸡舍的光照、湿度、温度、密度、噪音等,合理使用药物.防止用药过量或用药不合理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1.5 最好是自繁自养,并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引人种雏鸡.则必须了解源鸡场的疫情情况,切不可从病鸡场引进鸡只,或购进种蛋自行孵化。

2. 治疗:发病后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十、鸡白血病防治

1.预防:

1.1 原种鸡场和种鸡场的净化。

1.2 孵化用蛋和留种用鸡,必须从无病的鸡场购买。孵化用具要彻底消毒。

1.3 雏鸡应与成鸡分群饲养管理,防止互相接触。

1.4 平时要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

2. 治疗:本病目前还无治疗方法

十一、鸭瘟防治

1. 预防

1.1 免疫接种:用鸭瘟弱毒疫苗。肉鸭一般在20日龄免疫一次即可,种鸭20日龄免疫一次,开产前2-4周(23-24周龄)再免疫一次。

1.2 防止鸭瘟的引入:引种后要隔离2周以上,证明健康后混群。

2. 发生鸭瘟时,停止放牧;病鸭隔离扑杀,并焚烧或深埋;其他鸭群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剂量加倍。

十二、鸭病毒性肝炎防治

1. 预防

1.1 种母鸭的免疫:鸡胚化鸭肝炎病毒疫苗于收集种蛋前2-4周,以一周为间隔进行两次免疫。这些母鸭的抗体可维持6个月以上,其后代母源抗体可保持2周左右,可保护雏鸭渡过危险期。

1.2 雏鸭没有母源:1日龄注射肝炎弱毒疫苗,3-7天后产生免疫力。也可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

1.3 防止疾病传入

2. 发病后:病鸭隔离,全群立即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或血清。同时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

十三、小鹅瘟防治

1. 预防:

1.1 种鹅(番鸭)于开产前2-4周用小鹅瘟弱毒苗免1次,可使整个产蛋期孵出的初生雏得到母源抗体有效保护

1.2 如种鹅(番鸭)未免,应对初生雏进行免疫接种,也可对雏鹅(番鸭)在1~3日龄内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必要时于10~13日龄重复一次。

1.3 加强孵房的消毒

2. 发病后: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可显著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