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防治


一、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1. 预防:

1.1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大肠杆菌病是条件性疾病,所以必须消除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各种诱因,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鸡场在选择场址、布局、排污等方面要科学合理,鸡场建设标准化,搞好清洁卫生,加强消毒工作,做好粪便、污水、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清除环境中的传染源。

1.2 选用敏感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用药,尽可能早期投药。

1.3 适当使用大肠杆菌灭活菌苗:可选用当地分离株或自家株制备的疫苗。由于大肠杆菌灭活菌苗的保护率不很理想,在免疫中不将它作为常规接种的菌苗。

1.4 加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防止病毒性疾病发生而继发大肠杆菌病。 .

2. 治疗:

选用敏感抗生素,改善环境条件。

二、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1. 预防:

1.1 坚持自繁自养,不从有病鸡场引种,同时防止野鸟,老鼠入侵。

1.2 净化种群:通过检疫,实施群体净化

鸡白痢沙门氏菌、禽伤寒沙门氏菌可通过反复检测(常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和淘汰鸡群中的阳性鸡来逐步净化。检测工作须每隔3—4阁做一次,至连续2次全群检测都呈阴性为止.二次检疫的间隔不少于21天,通常经2—3次的重复检疫可以检出全部感染禽

1.3 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和隔离制度, 尤其是种蛋、育雏室和雏鸡的熏蒸消毒。饲养管理上使用笼养或网上平养技术,防止鸡白痢在鸡群间的相互感染和减少新感染鸡群的出现。

2. 治疗:

发病后可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控制。注意早期投药,发病高峰日龄前提前投药

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1. 预防:

1.1 科学饲养管理:避免饲养密度过大、拥挤,垫料保持干净,实行全进全出制;保持饮用水、活动池塘水清洁卫生;加强通风,及时排出舍内有害气体.

1.2 接种疫苗:可在购鸭苗入场7~10 d内下注射用相同血清型的单价疫苗或含主要流行血清型菌株的多价疫苗(灭活疫苗)免疫小鸭,可于第1次免疫后10~15d,加强免疫1次。

1.3 药物预防:可在易感日龄前2-3天使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

2. 治疗

使用敏感药物进行疗,无害化处理病死鸭,隔离病重鸭。彻底清洗和消毒鸭舍、活动场所及用具。

四、鸡球虫病防治

1. 预防

1.1 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染源。鸡粪每天清除;采用网上育雏法,使雏鸡不与粪便接触;育雏室及青年鸡舍在使用前要彻底消毒,地面、墙壁、用具等用热碱水消毒,运动场要铲除老土换新土;勤换垫料,保持干燥;饲养人员出入鸡舍应换鞋;污染的垫料要集中烧毁,饲养用具用5%漂白粉或20%生石灰水浸泡消毒,粪便宜堆积发酵处理,死鸡要烧掉或深埋。

1.2 高温高湿环境是本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因此,梅雨季节应用药物对l2~l5日龄雏鸡进行预防。

1.3 饲料维生素A缺乏时球虫易于侵袭,因此,要给予富含维生素的全价饲料或充足的青绿饲料。

1.4 麸皮和碳酸钙含有促进球虫发育的物质。在球虫暴发时要限制麸皮和碳酸钙的用量。

2. 治疗

2.1 球虫病发后,病鸡采食量下降,可采用混饮给药的方法,通过饮水使患鸡获得足够的药量。

2.2 磺胺药对球虫病具有疗效。一般用长效性磺胺剂居多。磺胺药物不可连用5d以上,否则会损伤肾脏。如有必要,应停药3~5d后再用。

2.3 联合用药,利用离子载体类抗球虫药和化学抗球虫药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2.4 分阶段用药。雏鸡阶段用一种药,中鸡阶段用一种药,大鸡阶段再换另一种药,以缩短球虫与药物的接触时间,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五、新城疫防治

1. 预防:

1.1 搞好卫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强毒的侵入。

1.2 免疫接种:常用疫苗有弱毒活苗和灭活油乳剂苗,应根据母源抗体水平和当地疫情合理安排免疫程序。

2、发病后:

2.1 病鸡隔离和淘汰

2.2 全场未发鸡群用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在用疫苗的同时使用抗菌药物等防止继发,并在饲料或饮水中增加中药(清瘟败毒散)和多种维生素促进机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