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2002年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国家级2项、省部级4项,到位经费200多万元 。鉴定科研成果6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审定新品种(系)9个。本科生参与科研共33人。众多的科研项目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
![]() 学生参与屠宰测定 |
![]() 抽血 |
![]() 抽血 |
项目名称 | 奖励等级 |
四川棚鸭业调查研究 |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
四川棚鸭业调查研究 | 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
成都白鸡新品种及育种方法的研究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提高四川麻鸭肉用性能的研究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建昌鸭的选育与利用 | 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
中型白羽肉鸭杂交组合优选和配套技术示范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褐壳蛋鸡新品系的选育和自别雌雄配套系的研究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大型肉鸭新品系选育及配套试验的研究 | 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
四川山地乌骨鸡种质性能测定、选育技术开发研究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天府肉鹅品系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丝羽乌骨鸡新品系选育及配套系研究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科研论文:近5年来,本学科各位老师、研究生在本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后,取得众多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论文,其中包括SCI或EI论文4篇,国内一级学报论文近20篇,核心期刊论文近百篇。此外,本实验室近5年承担并完成了本学科硕士研究生80余人的论文实验研究以及博士研究生10余人的论文实验研究工作。部分科研论文:
1.Genetic relationship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gamecocks revealed by mtDNA sequence variation: a reappraisal. Biochemical genetics.2006,44(1-2):19-29. SCI收录。
2. Multiple maternal origins of chickens: Out of the Asian jungles.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6,38 :12–19. SCI收录,影响因子4.213。
3.Mitochondrial DNA cleavage patterns distinguish independent origin of Chinese domestic geese and Western domestic geese。Biochem Genet. 2006 Jun;44(5-6):237-45。
4.乌骨鸡蛋用系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标记分析,遗传,2006(28)2,139-147。
5.家鹅线粒体细胞色素b跨膜螺旋结构分析,畜牧兽医学报,2006,2。
6.鸡Lmb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生长及屠体性状的关联性,中国科学C辑 生命科学 2006, 36 (3): 232-239。
7.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re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four lines in JinLi meat duck. The third world waterfowl congress。2005, 101-104。
8.家鹅品种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关系,遗传,2005,27(5)。
9.微卫星标记与丝羽乌骨鸡产蛋性能的关系研究 高技术通讯, 2005,4,79-83
10.中国主要家鹅品种的遗传分化研究,遗传学报,2005,32(10)。
11.Genetic analysis of hepatic lipogenesis in Sichuan white geese and Landes geese,Proceedings of the 3rd World Waterfowl Conference, China,2005。
12.原鸡线粒体DNA部分序列多态性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04,2,134-140
13.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egg traits and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n silkies The XXII World’s Poultry Congress,Istanbul-Turkey,2004,168
14.乌骨鸡、珍珠鸡及其杂交后代线粒体DNA序列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04,5: 31-32.
15.原鸡线粒体DNA部分序列多态性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04,2: 134-140。
16.不同地方乌骨鸡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畜牧兽医学报,2003,3,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