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1.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如温度、通风和光照等)
2.提供全价合理的饲料
3.全进全出
4.公母分群饲养
5.肉鸡出场
答:1.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
2.要有良好的通风换气。
3.喂给全价合理的饲料。
4.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和改白炽灯为红绿灯。
5.断喙。
答:1.生长发育迅速,要求饲料营养水平高而全面。
2.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机能不健全。要求饲料易于消化,少喂勤添。
3.体温调节机能弱,抗寒能力弱,要注意保温。
4.适应能力差,抗病力弱。要防止饲料缺乏和药物过量,合理预防接种和投药防病,保持安静,防鼠害等。
答“开饮”和“开食”是指雏鸡第一次饮水和采食,一般可同时进行,或先 “开饮”后“开食”,在出壳后12-24小时左右进行。
“开饮”器具可用真空饮水器,注意饮水的温度(16-20℃)和清洁卫生,可在饮水中加入5%的糖和0.1%的维生素C或1%的高锰酸钾。
“开食”时可将饲料撒在浅盘上,让鸡自由采食,料盘布局均匀合理,并与饮水器间隔放置。开食料最好为小颗粒料,并且容易消化,量不宜多,只要雏鸡会吃就行,必要时可采用人工开食。
①选择高产健康的鸡种。
②把好饲料关。饲喂全价饲料,分阶段进行饲养管理,并重视在饲料中添加促进产蛋的辅助营养物质;保存好饲料。
③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
④防止和减少各种可能的应激,如防热、防寒、防噪音,拒绝参观等。
⑤做好综合卫生防疫工作,如定期驱虫、接种、清洗、消毒等。
⑥防止和减少蛋的破损。
⑦坚持记录记载管理,实现信息及时反馈。
①定时开关灯,保证适宜的光照。
②巡视鸡群,了解鸡群的健康状况、产蛋情况等。
③定时投料,掌握好喂料量;清洗水槽,保证水质。
④定时捡蛋、分类、记载、入库,减少破损蛋。
⑤搞好鸡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⑥尽量减少饲料浪费。
答:饲粮的适口性、饲粮能量浓度、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脂肪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含量、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
答:饮水、饲料形态、饲喂方式和时间、饲喂的连续性。
答:1)遗传因素:蛋壳强度、颜色受遗传的影响,不同品种、品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光照:光照时间长短和强度大小均对蛋壳质量有明显影响;
3)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影响蛋壳的质量;
4)蛋鸡年龄: 产蛋鸡在235日龄左右产的蛋其蛋壳质量最佳,破损率也最低;
5)营养因素:钙、磷对蛋壳的影响较大;
6)应激及疾病:当鸡处于应激状态时,会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子宫内钙化过程,妨碍蛋壳的正常形成;
7)某些药物的使用:某些药物的使用,会破坏形成蛋壳腺体的作用机制,破坏提内钙和VD3及其代谢产物的吸收和代谢,从而降低蛋壳质量。
答:1)营养因素:A采食量可以调节的范围内,可通过提高采食量来进行调节;在采食量不能调节的范围内,任何营养物质的缺乏,均会导致应激反应;B体况过肥将会导致产蛋过程中激素分泌和调节异常,从而出现产蛋率降低;C营养物质突然改变、矿物元素的缺乏,也会引起营养应激,导致产蛋率下降;D后备期营养供应充足,则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更长;
2)环境因素:A光照:会影响激素分泌;B有毒有害气体:NH3、H2S;C温度、湿度;
3)饲养管理:A饲养密度:密度过大或过小,均会影响产蛋率;B供水:蛋鸡代谢强度大,代谢废物的排泄所需要的水越多;C投喂量:在产蛋高峰期采用自由采食;在产蛋后期应适当控制采食量,从而控制体重。